發布時間 :2010/3/31
新華網深圳3月8日電 (記者周文林)加強商貿流通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向更高質量和階段發展的重要措施。相關專家認為,發展電子商務,以 IT技術構筑經濟運行全新的基礎設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近日表示,以IT技術為基礎推動經濟發展大致分為單一計算機、互聯網和物聯網三個時代,目前我國正處于互聯網時代。他認為,中國發展電子商務有著自己的優勢,目前中國互聯網網民數已達到3.84億,位居全球首位,“發展電子商務有利于促成發展紅利的進一步獲取。”
牛文元認為,以互聯網、物聯網為基礎,通過電子商務發展物物交換,使人們有望逼近零庫存、零廢品和零附加交易成本的全新時代。“傳統的商品流通過程是商品從工廠經過批發商層層批發,最后才到零售終端,出售給消費者。消費者為了拿到商品支付了大量的渠道費用。而通過電子商務,工廠將來可以直接把產品出售給消費者,這中間將大量節省社會成本,包括對能源的使用。”
電子商務降低社會交易成本的作用,很多普通消費者已通過網絡購物等方式有了切身感受。以亞洲最大的網絡零售平臺淘寶網為例,2009年其交易額超2000億元。截至2009年年底,淘寶網創造了80.88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帶動物流、支付、營銷等產業鏈就業機會為230.51萬個。此外,以B2B為特色的阿里巴巴集團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子商務企業,截至去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B2B平臺注冊用戶達到4530萬,擁有610萬個企業商鋪。其中僅從事外貿業務的國際交易市場用戶就達到1050萬個,首次突破千萬大關。
牛文元認為,在美國,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戰略被視為美國保持21世紀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我國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加強商貿流通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這顯示了國家對IT時代新基礎設施的重視。牛文元認為,下一步,政府應在政策環境、技術標準和基礎建設等多個方面入手,加強對電子商務、物聯網的扶持力度,這將是構建中國未來競爭力的重要基礎。